显示标签为“GMAT”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GMAT”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2年9月26日星期一

GMAT阅读精解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准备参加GMAT考试的读者
  

  《GMAT阅读精解》是对GMAT考试阅读部分的专项解读和训练,是对GMAT阅读的基本套路、基本解题方法和基本技巧的全面介绍。

  本书可以作为GMAT课程的辅助读物使用,既弥补了上课时的不足,又可以使考生漏记的笔记得以补充。考虑到刚刚接触此类考试或者将它作为英语练习辅助材料使用的读者,本书的结构力求完整、独立,可以脱离考试复习使用。本书中的文章,共21组,每三篇为一组,题目结束后附有文章翻译及详尽的答案解析,方便考生参考并自测。其中1~15各套题要求在30分钟内做完,各位可以量力而行;16以后的各套题,要求25分钟之内做完。

内容简介

  

  《GMAT阅读精解》共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GMAT阅读解题方法详述”,根据GMAT阅读题型的特点,深入剖析了GMAT阅读理解的典型题目,详细叙述了解题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解题注意事项;第二部分“GMAT阅读强化训练”提供了21组阅读文章供考生强化练习,每组3篇文章,题目结束后附有文章翻译及详尽的答案解析,方便考生参考并自测。本书的结构力求完整、独立,可以帮助考生进行实战模拟,积累经验,获取高分。

作者简介

  杨继,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97年至2001年在北京新东方学校讲授GMAT、GRE等留学课程,深受学员欢迎,被誉为新东方“三剑客”之一;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GMAT阅读解题方法详述

第一节 总论 3

第二节 阅读文章中重要的起承转合词和语言现象 7

第三节 现场及时做完题目的唯一突破口——快速阅读和进行取舍 9

第四节 主题题型 16

第五节 具体细节题型 22

第六节 作者态度题型 30

第七节 其他题型 35

第八节 阅读文章中的一些固定套路 36

第九节 补充技巧——文字对应法 38

第十节 题型总述和难度分级 38

第十一节 GMAT阅读题发展趋势及自学建议 39

第十二节 计算机考试中阅读部分的注意事项 41

第二部分 GMAT阅读强化训练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45

精解 1 52

Reading Comprehension 2 60

精解 2 68

Reading Comprehension 3 76

精解 3 84

Reading Comprehension 4 92

精解 4 101

Reading Comprehension 5 109

精解 5 117

Reading Comprehension 6 125

精解 6 133

Reading Comprehension 7 141

精解 7 150

Reading Comprehension 8 157

精解 8 164

Reading Comprehension 9 171

精解 9 179

Reading Comprehension 10 186

精解 10 194

Reading Comprehension 11 200

精解 11 207

Reading Comprehension 12 214

精解 12 222

Reading Comprehension 13 229

精解 13 236

Reading Comprehension 14 243

精解 14 250

Reading Comprehension 15 257

精解 15 265

Reading Comprehension 16 271

精解 16 276

Reading Comprehension 17 282

精解 17 288

Reading Comprehension 18 293

精解 18 299

Reading Comprehension 19 305

精解 19 311

Reading Comprehension 20 316

精解 20 321

Reading Comprehension 21 326

精解 21 332

前言/序言

  长期以来,GRE、GMAT的阅读部分的教与学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状态之中。

  一方面,人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阅读过关等于GMAT的考试轻松了大半,GRE的verbal部分也不会再把一两个生词的猜对与否看成是决定命运的大事。但另一方面,在实际复习中,学员们经过一年半载倾尽全力地广读文章,大量背诵、查阅背景、分类总结、猜题押题,却总是事倍功半,迷惑茫然;再加上对其重要性的渲染,还没上考场,就先把自己的估分截去大半。

  出现这种尴尬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种误解而引起的不切实际的预期,从而导致复习观念上的偏差。

  笔者曾把各种GRE、GMAT的阅读文章拿给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做,当然,大部分人是来自ETS的所在地——美国。结果,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公司职员,其理解这些文章的能力比广大中国考生好不到哪里。GRE的长短两篇文章如果限时18分钟,有一半以上的文章不能被说出准确的含意。GMAT的老式考题(30分钟3篇长文章),更是鲜有能按时做完者,更不用说能复述出其中的精确内容。所以,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都无法胜任,又怎么能指望我们苦难的中国学生在紧张而短暂的十几分钟内,把一篇文章如学术研究般地字斟句酌,领会深意,甚至做一番英译汉的工作呢?假如一开始就定位于这么一个终极目标而去解决阅读问题,就像走进了一个永远无法看到尽头的隧道,一篇文章弄通了,一个背景知识记熟了,再遇到一篇新文章,一切又都归于枉然。

  这两种考试中的阅读,一向被说成是逻辑推理、语法、填空等题的基础。此话当然不谬,想做对英语题,当然得读懂英文句子,这是无可争辩的大废话!除了文盲,我们日常的生活就是在阅读中度过的。可在实践中,对阅读题的处理原则,是和以一两句精确理解分析为基础的其他题型有本质区别的。在上述调查中,笔者也曾注意到,有经验的学生(美国也有考GMAT的老油条)尽管和字字推敲的老实人一样,对文章的细节不知所云,但后面的题目很少做错。这不奇怪,大家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去参加汉语考试,同样的文章,同样的题目内容,我们绝不会这么茫然。实际上,正是对外语的一种惧怕感,阻碍了我们认识以下这些凭每个人的才能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的原则:

  首先,GMAT文章的题材广泛,学术高深,尤其是自然科学题材。由于美国采用的是放任教育的机制,一般青年对DNA、基因、厄尔尼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开采能源这些对每个中国文科考生都能挂在嘴边的热点问题知之甚少,ETS的出题人也一样。所以,出题人看不懂,也根本不想看懂那些深奥的学术内容是什么个意思。他所明白的无非是:诸如有一个自然现象,有一派人(叫什么无所谓)试图解释它,提出了一个观点,后来被一伙新生力量否掉了;新生力量否定传统观点时,做了两个实验,都用到了A动物、B仪器、C原理、D规则;文章本来的作者最后又评论了一下,态度是基本赞成,但也有点儿保留……他所能向我们发问的也就是这些。

  正因为如此,GRE、GMAT文章的阅读从一开始就注定和一般阅读有着天壤之别:典范的论证文章,我们最想读的是作者独到的论证过程和精彩的论据,这样才会信服作者的观点。而在这些考试文章中,一切人物、地点、器具、物质都已经虚化为监狱犯人一样的字母和数字。一切细微的感觉都概括为或正或负的评价(顶多是有保留的或正或负的态度),至于我们高深的作者如何推出自己的精辟论点,对不起,我们时间不够,学术水平也低,暂时不能多想了,让它们大段留在原文中吓唬人吧。不过,ETS的出题者也不是等闲之辈,总会有其很拿手的题材,像文学、艺术以及GMAT中的经济之类。可90年代以来,不知是他们良心发现,不想再为难非西方文化背景的考生,还是一时兴趣转移,文学艺术题材的难度在GRE中大为下降,GMAT中此类题材更是早就飞到爪哇国去了。GMAT中的经济类文章也不再谈刻板的国家经济制度、政府决策,而多喜欢写一些很多考生每日都从事的营销、管理、市场、贸易等实际问题。所以很明了,为自己没有相关背景而遗憾是不必要的,背诵百科全书以应付考试更是浪费精力。真要对文学流派有兴趣,考完试后尽情地阅读原著吧,不感兴趣也不要为考试而受此折磨。

  重复一遍,必须看懂的有:作者在说什么内容(理论——解释,两对立观点,还是疑问——回答)。这些内容有什么中心事物和人的代表?(A、B、C还是X、Y、Z)作者对他们态度如何?(正或负)

  最好看出来的有:作者在论证出自己的正或负态度过程中曾举过什么重点例子(仍是人A,物B,实验C之类);作者在评价中有没有一些极端性评介,如最好,唯一之类。 其他内容则在做题回来定位时再看也不迟,或者干脆就是为难你的废话。

  其次,GMAT阅读部分多年以来形成了几种固定的题型、问法,这种现象最终会占所有题目的四分之三左右。反复识别并练习之,就会有不小的收获。

  现将几种题型分述如下:

  一、具体题,或称细节题

  原文提到的人、事、现象,在题中被问到,正确选项一般应是对原文的说法做paraphrase(改写),改写程度越高,难度越大。如要遇到特殊情况,即不做任何改写,直接把原文说法照抄到选项上,那是出题人送分给你,切莫辜负他这番美意。

  总的来说,具体题是GMAT各阅读题型中最难的一种,也是最终影响你到达阅读最高境界的障碍。但是,具体题有一些固定类型。如:问原文中提到的某个事例的目的的in order to题型;有逻辑推理意味的infer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

GMAT阅读高分指导与精练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 GMAT阅读概述

第一节 GMAT阅读考查的能力

第二节 GMAT阅读的三重境界

第三节 GMAT阅读课外材料推荐

第四节 GMAT阅读文章的特点及分类

第二章 GMAT阅读文章的把握

第一节 “三强词汇”及“七项注意”

第二节 GMAT阅读的“1+4”原则

第三节 GMAT阅读文章处理

第四节 机考作标记

第五节 GMAT阅读中的快速阅读法

第三章 GMAT阅读题型讲解

第一节 两大原则及两大特点

第二节 题型介绍和解题方法

第三节 选项特点分析

第四节 GMAT阅读问题诊断表

实践篇

第四章 官方指南文章精讲

Passage 1

Passage 2

Passage 3

Passage 4

Passage 5

Passage 6

Passage 7

Passage 8

Passage 9

Passage 10

Passage 11

Passage 12

Passage 13

Passage 14

Passage 15

Passage 16

Passage 17

Passage 18

Passage 19

Passage 20

Passage 21

Passage 22

Passage 23

Passage 24

Passage 25

Passage 26

附录


前言

笔者教授GMAT阅读10年,线下及线上培训学员近10万。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中国考生在备考GMAT阅读这种高难度的阅读理解时通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1. 句子太长

2. 生词太多

3. 在规定时间内读不完文章,即便读完也觉得好像什么也没有读懂

4. 对文章的专业背景感到非常陌生

5. 做题时不知该如何定位

6. 准确率不高

7. 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完题目

8. ……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考生在解题时使用了传统的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即使用了“非GMAT阅读的方法”来处理GMAT阅读。具体来说就是,考生在处理GMAT阅读的时候“翻译有余,思维不足”。加之对GMAT阅读的出题思路不甚了解,因此,备考GMAT阅读举步维艰。

其实GMAT阅读的出题机构在编写GMAT阅读题的时候都遵循一套非常成体系而且规范的规则,笔者姑且将其称为“标准化”的出题思路。笔者的观点是,既然出题机构用一种“标准化”的思路来出题,考生就应该尽力把握此种“标准化”,这样才能掌握GMAT阅读的“真谛”和“命脉”。笔者潜心研究GMAT阅读所考查的能力﹑文章风格以及出题思路,最重要的是研究了过往的GMAT阅读考题,总结出了一套“标准化”的文章阅读和解题的方法,并在教学中反复验证,最终得到了GMAT考生的广泛认可。

笔者希望能通过本书帮助广大GMAT考生了解GMAT阅读的“标准化”的出题思路和“标准化”的解题思路。本书具体包括以下两部分:

理论篇:介绍改革后的GMAT阅读考试内容及特点,全面分析GMAT阅读文章的来源﹑题材﹑风格和套路,并对其进行分类讲解,提供高效﹑实用的文章阅读方法和技巧;围绕最新的GMAT阅读考试要求,剖析GMAT阅读各类题型的设题原则和规律,总结解题方法和策略,帮助考生全面把握。

实践篇:从文章题材及目的﹑词汇﹑难句﹑文章逻辑﹑选项等方面精析了《GMAT官方指南(第13版)》中的26篇阅读文章及题目,并提供每篇文章的参考译文,帮助考生透彻理解,掌握答题策略与技巧。

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始终紧扣现行GMAT阅读的最新变化,一方面,在文章讲解的大方向上力求对症下药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的GMAT考生在阅读时一般习惯“逐字逐句翻译”,而笔者在文章讲解时突出了GMAT阅读的“抓大放小”的阅读思想,运用“逻辑简图”来形成关于文章的整体观念。另一方面,笔者在文章讲解的具体方式上力求简单易懂﹑实用有效。因此,在解题方法的讲解中,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始终以正确解题为目的。针对现行GMAT阅读所考查的能力,笔者精心安排了每篇文章的“标准化”的讲解过程:

文章讲解栏目 目的 文章结构及目的 提升考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和意识。 词汇攻坚 顺应现行GMAT阅读对词汇要求较高的趋势袁培养考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逻辑简图 帮助考生迅速把握文章主干。 难句讲解 提高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题目分析 使得考生能够提高审题和解题的速度和精度。 选项总结 锻炼考生迅速排除错误选项的能力。 

本书适用于备考GMAT考试的广大考生。另外,由于GMAT阅读的理念与GRE﹑LSAT等考试有诸多相通之处,因此本书也适合GRE和LSAT考生。最后,由于GMAT阅读日渐被视为高级英语水平的衡量标准,因此本书也适合那些想通过高难度的阅读理解考试来提高英语水平的高端英语学习人群。

衷心希望本书可以给正在GMAT阅读的备考之路上苦苦奋斗的考生们打开一扇新的思路之门,帮助诸位考生获取GMAT阅读高分。

翟少成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

GMAT语法改错精解 (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理论篇 
    OO章 GMAT阅读概述 
        OO节 GMAT阅读考查的能力 
        第二节 GMAT阅读的三重境界 
        第三节 GMAT 阅读课外材料推荐 
        第四节 GMAT阅读文章的特点及分类 
    第二章 GMAT阅读文章的把握 
        OO节 “三强词汇”及“七项注意” 
        第二节 GMAT 阅读的“1+4”原则 
        第三节 GMAT 阅读文章处理 
        第四节 机考作标记 
        第五节 GMAT阅读中的快速阅读法 
    第三章 GMAT阅读题型讲解 
        OO节 两大原则及两大特点 
        第二节 题型介绍和解题方法 
        第三节 选项特点分析 
        第四节 GMAT阅读问题诊断表 
实践篇 
    第四章 官方指南文章精讲 
        Passage 1 
        Passage 2 
        Passage 3 
        Passage 4 
        Passage 5 
        Passage 6 
        Passage 7 
        Passage 8 
        Passage 9 
        Passage 10 
        Passage 11 
        Passage 12 
        Passage 13 
        Passage 14 
        Passage 15 
        Passage 16 
        Passage 17 
        Passage 18 
        Passage 19 
        Passage 20 
        Passage 21 
        Passage 22 
        Passage 23 
        Passage 24 
        Passage 25 
        Passage 26 
        Passage 27 
        Passage 28 
附录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

GMAT语法改错精解 (新东方GMAT考试指定辅导用书)

 


内容简介

  《新东方 GMAT语法改错精解》依据GMAT句子改错题的特点,分析其题目要求、选项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将GMAT句子改错题的典型题目按语法进行分类,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根据这些语法知识对相应的典型例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供大量模考题,帮助考生掌握答题规律,积累经验,获取高分。

作者简介

刘振民:曾任新东方GMAT教师,长年致力于GMAT教学和研究,对GMAT考试的出题思路及题目特点有着深入了解,著有《GMAT语法改错精解》等畅销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二篇 实战篇………………………………………………………7
第一章 名词词组与动名词…………………………………………8
第二章 主谓一致……………………………………………………21
第三章 代词指代……………………………………………………32
第四章 时态、语态、语气…………………………………………44
第五章 平行结构……………………………………………………65
第六章 动词不定式…………………………………………………95
第七章 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及介词短语…………………………107
第八章 从句…………………………………………………………130
第九章 比较…………………………………………………………153
第十章 as的用法……………………………………………………184
第十一章 一些词(词组)的用法和固定结构……………………197
第十二章 习惯用语…………………………………………………250
附 TEST………………………………………………………………275
第三篇 回顾与综合…………………………………………………294


前言/序言

  笔考时,GMAT改错在Verbal中与逻辑、阅读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在改为机考(CAT)后,它的重要位置明显地突出出来了。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
  1.所占的比重:机考中Verbal部分有41道题,改错占了16~18题,约占verbal部分的40%。
  2.出题的顺序:在机考Verbal的前10道题中,改错约占4~6题。而我们知道前10道题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你的GMAT题目的难度系数。也就是说,若前10道题的正确率很高,则其后题目的难度系数将会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准——预示着你的高分;而若前10题正确率很低,其后题目的分值会很低,你即使在后面的3 1题中正确率较高,也很难提高难度系数——预算着分数不会过700分。
  3.改错的基础是语法,而语法是中国学生的强项:上述的前两点客观上要求GMAT考生应该在改错方面做得很好;而第三点从客观上证明了我们有此能力做到这一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无论是已摒弃多年英语学习又重捡起书本的资深经理人,还是有坚实语法基础的在校大学生,都一致认为GMAT改错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一个谜;看似一个很近的目标,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却发觉自己才刚刚起步。
  那么,这个现实与理论上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是怎样产生的呢?一、GMAT改错中的几个难点
  笔者从自己学习GMAT改错的经验和周围几十个GMAT战友的亲身体验出发,认为:GMAT改错有以下六个难点。而正是由于对这六个难点的估计不足,认识不够才导致了这个现实与理论上的差异。
  难点一:对一些基本语法知识的生疏。勿庸讳言,英语表达有一些固定的结构,比如说:Itis estimated (believed,thought) that;to do sth. is to do sth.;一些固定词组的搭配如accommodation to sth.,belief in,both…and等,这些是我们学习英语表达的基础,掌握它们只能靠记忆。而很多准备GMAT的商业人士,因为长期不用而忘记这些用法,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GMAT改错的学习。
  难点二:GMAT语法规则与通常我们所学的,甚至一些专业语法书籍的规则不尽相同。所以如果我们用已有的语法知识去解按新规则设计的题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二些困惑。在中学课本中,我们曾学过“which可指代前面整个句子”的用法(不少语法书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He worked in this field for several years,which contributed to lus later success.在此句中,which指前面整个句子,但在GMAT看来,which不能指代前面整个句子,因而此句话是错误的。又比如:中学语法课本说过,that引导宾语从句时,that可省可不省;而GMAT则认为,that-般不可省。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在碰到此类问题时,若你马上摒弃以前的旧思想,以GMAT的要求去调整你已有的语法规则,那么你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困惑。而若你试图通过查阅更全、更厚的语法书去证明你的原有语法知识是错的,而GMAT是正确的话,你最后会发觉你的这些时间、精力的耗费都是徒劳的,因为往往查阅的结果只会使你确信,你原有的相关知识是对的。这时你就像一只钻进风箱的老鼠,进退两难,不知何去何从。
  难点三:不能有效地把握句子的重心。在GMAT改错中,几乎所有的题干都是复合句。每一个复合句中都有一个主要信息和一个或几个附属信息。在英语表达中,主要信息必定要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而次要信息则会采用从句、分词短语或独立结构来表述。如:Watching news on television, we had our dinner.在这个简单的复合句中,We had our dinner是句子的主要信息,而从属信息是Watching news on television(采用分词形式,表主句的伴随状况)。对于这样一个正确的句子,GMAT考试经常会采用主次颠倒和主次不分的手法对此句进行修改,制造出了两个干扰项:(B) Having our dinner, we watched news on television. (C) We had our dinner and watched news on television.(B为主次颠倒,C为主次不分)。由于我们母语汉语中并无类似现象,且由于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性,经常就会导致GMAT考生认为三个句子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从而面对不知该选哪一个的困惑。
  难点四:未能体会GMAT的改错真谛。准确地说,GMAT改错除了改正语法错误之外,更强调表达的有效性和简洁性。这一点既是GMAT与TOEFL的不同之处,又是GMAT语法大大难于TOEFL语法的关键之所在。如:(A) He was absent because he was ill. (B) He was absent for the reason that he was ill.这两种表达在语法上都正确,但为什么GMAT选A而排除B呢?其原因就在于表达的简洁性和有效性上,because比for the reason that简洁,所以选A。对于此点的不充分理解部分来源于我们有一个先人为主的观念,认为改错就一定只是针对语法现象,类似于TOEFL。同时,也由于我们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造成的。因为,一般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有写作课。即使有,老师只会告诉你同一意思可以用几个句型来表达,但从来不会要求你去辨别哪个是最简洁的,表达上是最有效的。
  难点五:不能把握题干的真实含义。在一些复杂的、较长划线部分的难题中,由于句中混杂较多的修饰成分和逻辑搭配不当问题,使得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分辨出句子的真实含义,经常在二三个选项间徘徊,总觉得这二三个选项的句意都可以理解通,由于时间限制,只好从中随机挑一个从而导致最后的失分。
  难点六:心理上的畏惧。由于以上几点的困惑及茫然,导致解题的准确度下降;自然而然,考生的自信心受挫,畏惧心理也就随之增强。
  那么,对于GMAT考生在学习GMAT中的六个难点,该如何去超越呢?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

GMAT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 新东方出国考试图书系列

 基本信息

书名:新东方 GMAT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

作者:韦晓亮 编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800808609

字数:135000

页码:2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优势:针对性:突破中国考生GMAT写作瓶颈,迅速提高写作能力。全面性:覆盖GMAT ISSUE写作所有话题涉及的英文论证和论据素材,解决面对ISSUE题目无话可说,无例可举的困境。文化性:囊括西方教育、法律、文化、科技、历史等领域,使考生在备考同时翱翔于思辨的海洋和历史文化长河之中。性:精选《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科学》、《大英百科全书》、《微软百科全书》等刊物文章。指导性:汇集数年教学经验和写作教学成果,指导考生有的放矢地高效备考。读者定位:所有想要参加GMAT考试的人,所有热爱英语学习的人。

目录


作者介绍


韦晓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师,TOEFL /GRE/GMAT写作主讲,“GRE/GMAT网络课堂”写作首席讲师,拥有丰富的写作授课经验,深受学员喜爱,被亲切地称为“小宝”老师,其所编写的留学考试“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库”系列,是考生作文制胜用书。

序言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

GMAT批判性推理:逻辑分类精讲

 

编辑推荐

  《GMAT批判性推理:逻辑分类精讲》是毕出老师第二本有关GMAT考试的讲解书籍。毕出老师是ChaseDream的首席GMAT讲师。
  ChaseDream是一个全球华人备考GMAT、商学院申请在线交流的开放平台。超过70家知名商学院与ChaseDream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90%以上
的GMAT备考人士在该网站上注册成为会员,目前注册人数超过100万人,每天有超过5万人访问。
  参加过由毕出老师主讲的GMAT培训课的考生,目前平均提高71分,**提高了150分。每年全球约有12%的考生可以获得700分及以上的GMAT成绩,而在参加过毕出老师培训课的考生中,这个比例是67%。


  特别说明:本书暂不提供下载二维码。

内容简介
  GMAT批判性推理是以非形式逻辑作为依托,希望考生正确识别一个论证的结构,继而准确找到当前论证结构的评估方式,终选出正确的答案。本书正是以批判性推理题型所考查的非形式逻辑作为基础编写的,共九章,前面八章内容涉及批判性推理基础知识、论证的常见结构、不同结构的评估方法,后一章是综合练习。书中利用简练的语言帮助读者从了解批判性推理题型的含义开始,进而掌握这种题型所有的考法及变化,后快速而准确的答对批判性推理考题。作者在书中揭示了GMAT批判性推理考题真正的考查重点,避免了现存书籍基于现象总结的弊端。
作者简介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出国考试及教育专家,GMAT 780分(Q50,V44),ChaseDream首席GMAT培训师。
  结合语义学、句法学、形式逻辑学、构式语法等多门学科,独创出一套GMAT复习方法,真正解决了GMAT考试中所有“无法解释”的题目,建立了完善的GMAT学习体系。
  作为GMAT培训师,他让学生平均提高71分(高150分),以专业、幽默、睿智的风格活跃于讲堂,是深受考生喜爱的人。
  作为专家,他把握住了GMAT考试的命题核心,颠覆了持续国内二十几年的GMAT解题方法。
  作为作者,他能让读者轻松愉快地掌握十分复杂的概念,以简练而有效的文字影响着所有读者。
  著有作品:
  ·《GMAT句子改错:语法推理精讲》·《ChaseDream GMAT 模拟题库》·《ChaseDream GMAT Mini Test》·《ChaseDream GMATPrep 08逻辑笔记》·《ChaseDream GMATPrep 07阅读笔记》
  毕出: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出国考试及教育专家,GMAT 780分(Q50,V44),ChaseDream首席GMAT培训师。结合语义学、句法学、形式逻辑学、构式语法等多门学科,独创出一套GMAT复习方法,真正解决了GMAT考试中所有“无法解释”的题目,建立了完善的GMAT学习体系。作为GMAT培训师,他让学生平均提高71分(高150分),以专业、幽默、睿智的风格活跃于讲堂,是深受考生喜爱的人。作为专家,他把握住了GMAT考试的命题核心,颠覆了持续国内二十几年的GMAT解题方法。作为作者,他能让读者轻松愉快地掌握十分复杂的概念,以简练而有效的文字影响着所有读者。著有作品:·《GMAT句子改错:语法推理精讲》·《ChaseDream GMAT 模拟题库》·《ChaseDream GMAT Mini Test》·《ChaseDream GMATPrep 08逻辑笔记》·《ChaseDream GMATPrep 07阅读笔记》
目录
作者简介
特别鸣谢
南洋理工大学简介
ChaseDream创始人寄语
ChaseDream总编推荐序
前言
二维码使用说明
绪论
第一章 批判性推理的基础知识
1.1 逻辑概述
1.2 GMAT批判性推理题目初探
1.3 不同问法的相同考法
1.4 正确区分前提和结论
1.5 按照推理方式给题目分类
第二章 类比/枚举推理
2.1 类比推理概述
2.2 类比推理的结构
2.3 类比推理的评估
2.4 枚举推理概述
2.5 枚举推理的结构
2.6 枚举推理的评估
2.7 统计推理
第三章 方案推理
3.1 方案推理概述
3.2 方案推理的结构
3.3 方案推理的评估
第四章 相关→因果推理
4.1 相关→因果推理概述
4.2 相关→因果推理的结构
4.3 相关→因果推理的评估
第五章 果因推理
5.1 果因推理概述
5.2 果因推理的结构
5.3 果因推理的评估
第六章 因果推理
6.1 因果推理概述
6.2 因果推理的结构
6.3 因果推理的评估
6.4 较为特殊的因果推理:滑坡论证
第七章 演绎推理/句子作用题
7.1 演绎推理题
7.2 句子作用题
第八章 判断推理方式总结
第九章 综合练习
A组
B组
媒体评论
  ★是一本真正传授GMAT逻辑中“逻辑”的书。通过对不同推理方式的学习,考生可以迅速掌握GMAT批判性推理部分的命题思路,一步找准正确答案。如果能进一步融会贯通,你将会在未来的商学院课程中处处发现它的身影。你一定会惊讶于这本书所带来的收益。
  ——孙龙,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副主任
  ★批判性推理是商学院学生的必备能力,我们希望申请者不但能考出GMAT高分,而且能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展现出众的逻辑推理能力。本书除了向你提供高效获得GMAT高分的方法思路,还教会你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推荐!
  ——朱慧轶,长江商学院MBA/FMBA项目负责人
  ★GMAT批判性推理也叫“逻辑”,生活中的逻辑你可以在各处学到,而GMAT中的逻辑恐怕你只能在这本书里学到。如果你希望少走弯路或试过多种方法却依然没有头绪,那么不妨试试本书中的方法,希望它能至少帮你从容地躲过一些荆棘,迈过一些关卡,更为轻松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Zeros,ChaseDream Founder
前言
  对GMAT稍微有些了解的考生都会知道,GMAT是考“逻辑”的。但是,“逻辑”这个词的覆盖面很广,绝不是GMAT能考查全面的。因此,了解并且掌握GMAT所考查的那部分逻辑是尤为重要的。批判性推理所考查的逻辑是GMAT考查的所有逻辑推理中最为浅层且最为基础的,学好它将会为获取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将会由浅入深地对批判性推理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详尽展示和讲解。
  或许你曾听到一些有GMAT考试经验的考生说:“逻辑题嘛,只要能看懂,就能答对。”听到这些话,或许你就算嘴上不说,心中也难免开始对这种题型产生轻视之心。但是,这是错觉!“只要能看懂,就能答对。”其实是大部分考生自己给自己设下的一个骗局。让我们还原一个考生做错题目后的反思过程:
  首先:(参考答案后)呀!这题怎么错了呢?
  其次:(略显伤心)答案选(C),我选了(B)。那我来看看(B)和
  (C)都说了什么,哪儿不一样呢?嗯,(C)说得很有道理,那(B)呢?
  再次:(恍然大悟中)啊!(B)原来说的是这个意思,确实不对啊。
  最后:(将错题记入错题本后,陷入沉思)这个题目真不该错,要是细心点,把(B)看懂就不会错了。
  在胜利拿下GMAT考试前,无论你多么强迫要求自己细心,努力看懂题目,这样的桥段都会一直伴随着你。这到底是为什么?
  答案十分简单。并不是你之前不细心,也不是你看不懂(B)的意思(纵然有时候可能确实如此),而是你根本不会做这道题,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也未必做得对。实际上,在看完答案之后,我们对题目的关注点就会随之发生改变,从最初的“选择一个答案”变成“对比答案选项与我们选择的错误选项之间的区别”。在这个对比区别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尝试理解答案为什么会选(C),一旦说服了自己答案确实为(C),那么我们对(B)的眼光就会变得极为批判和苛刻。此时(B)的待遇和我们最初做题时的待遇大为不同,我们会逐词逐字母地阅读它,尽一切可能去挑错误。由于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所以在逐词逐字母阅读时,我们很容易找到最初对(B)的某些误读,进而将大部分的错误归因于最初的“没看懂”。
  由此可知,“没看懂”仅仅是一个幌子,就算将批判性推理考题换成中文,恐怕我们依然会面临种种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转换最初看题的“关注点”。那么,关注点要怎么转换呢?转换成什么样呢?仔细阅读本书,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详尽展示批判性推理这类考题的题型、正确的分类方法,以及每一类题的正确解法。通过阅读本书,考生将正确认识到GMAT考查这类题型的目的,学会这类题型的解法,进而拿到GMAT高分的密钥。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有不足和纰漏之处,欢迎热心而诚恳的读者们批评指正,并且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意见请发送至:book@chasedream.com,感谢您的斧正。
  毕出
  于2014年冬
精彩书摘
  GMAT考生经常称“GMAT批判性推理”这类题型为“逻辑”。虽然这个称谓不甚严谨,但也基本上概括了这种题型的特点。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论证之原则、规范和方法的学问,焦点是正确的推理或论证的条件。
  狭义上,逻辑推理可以分成两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又称必然推理,其特点是前提必然包含结论。通俗点说,所谓演绎推理,是一种若前提正确,结论必然正确的推理,例如:
  前提1:小明周三一定会穿衬衫。
  前提2:今天是周三。
  结论:小明今天会穿衬衫。
  由本例可知,若前提1和前提2均是正确的,那么结论必然是正确的。实际上,在演绎推理中,前提永远包含结论。但是,生活中的推理往往不是演绎推理,我们面对的信息不完全,由这些不完全的信息做出的推论经常是有漏洞的,不准确的。为了寻求人类推理的奥秘,特别是推理的因果规律,人们构建了另一类逻辑——归纳推理。所谓归纳推理,又称或然推理,是一种与观察、经验、实验、比较概括、检验等一系列活动相联系的推理方法。它要面对信息不完全、主观偏差、实际条件制约、预见等因素,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我们可以对其他人做出的归纳推理做出自己的评估,例如:可以削弱或加强他人的归纳推理,例如:
  前提:美国1935~1940年的汽油消耗由于世界大战期间采取了配额限制而下降了35%,与此同时,患肺癌的美国白人人数也下降了几乎相同的百分比。1941~1950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增加了19倍,而同一时期汽油的消耗量也增加了相同的比率。
  结论:汽油消耗是造成美国人患肺癌的重要原因。由本例可知,就算前提正确,结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在归纳推理中,前提不包含结论。
  在批判性推理这类考题中,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均有涉及。考查归纳推理的题目数量占据题目总数量的将近90%,剩下的将近10%的题目则考查演绎推理。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

GMAT句子改错:语法推理精讲



 编辑推荐

  《GMAT句子改错:语法推理精讲(修订版)》是毕出老师在第一版出版之后又一年锤炼的成果。总的来说,修订版对第一版中提出的许多概念及解题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简化和改进,理论更加系统化,更加注重实操性,学起来也更加轻松上手。
  修订版中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进“语法基础”部分的讲解。第一版中,语法基础的讲解侧重规则的介绍,其中概念和表格较多;修订版中该部分的讲解更为通俗生动,更注重应用。
  二、将“平行结构”和“比较”两个考点分开讲解。第一版将这两个概念放在一个考点中讲述,但是在GMAT实战中,以这两个概念为基础考查点的考题出现的概率较高。因此,修订版中对这两个考点出题形式以及解题技法的讲解更为详细。
  三、简化论元和附加语的概念及判定方法。第一版中,论元和附加语的判定方法侧重原理,较为详细;修订版中两者的判定方法更加侧重实战,更追求效率。
  四、简化范畴逻辑的解题步骤。第一版中,范畴逻辑的讲解注重理论基础和推导过程,这使得该考点在解题方法上多为两步以上;修订版中绝大部分简化为一步判定,实操性更强。
  五、将“论元是否需要”改为“相关不等于因果”。除了名称的改变,修订版对论元是否需要的判断方法做了很大的简化和改进,且正确率更高。
  第一版给读者提供了全新的GMAT句子改错的解题方法,全面展示了这种题型的考查原理及应对策略。在修订版中,本书的目标没有改变,还是一切为了帮助考生提高GMAT考试成绩。我一直致力于为读者呈现一部针对GMAT句子改错的最正确、最清晰、最有效的理论体系与解题方法。当然,广大读者朋友们对第一版的好评也激励我继续对本书进行修订。
  毕出老师是ChaseDream的首席GMAT讲师。ChaseDream是一个全球华人备考GMAT、商学院申请在线交流的开放平台。超过70家知名商学院与ChaseDream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90%以上的GMAT备考人士在该网站上注册成为会员,目前注册人数超过100万人,每天有超过5万人访问。
  参加过由毕出老师主讲的GMAT培训课的考生,目前平均提高71分,最高提高了150分。每年全球约有12%的考生可以获得700分及以上的GMAT成绩,而在参加过毕出老师培训课的考生中,这个比例是67%。


特别说明:购买此电子书,暂无视频,敬请谅解。

内容简介
  GMAT句子改错以英语句子的语法结构变化作为依托,希望考生通过语法结构的差异准确体会出语义差异,并且利用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出正确的答案。本书正是以句子改错题型所考查的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基础编写的: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英语语法基础知识、句子改错涉及的逻辑学考点,以及综合练习。书中利用简练的语言帮助读者复习英语基本的语法知识,进而阐述句子改错涉及的所有考点,详细地分析如何从语法结构中识别出考点,并且给出详实的解题方法。作者在书中揭示了GMAT真正的考查重点,避免了市场同类书籍基于现象总结的弊端,具有强大的可推广性和适应性,力求做到内容专而不广,叙述简洁,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毕出: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出国考试及教育专家,GMAT 780分(Q50,V44),ChaseDream首席GMAT培训师。
  结合语义学、句法学、形式逻辑学、构式语法等多门学科,独创出一套GMAT复习方法,真正解决了GMAT考试中所有“无法解释”的题目,建立了完善的GMAT学习体系。
  作为GMAT培训师,他让学生平均提高71分(最高150分),以专业、幽默、睿智的风格活跃于讲堂,是深受考生喜爱的人。
  作为专家,他把握住了GMAT考试的命题核心,颠覆了持续国内二十几年的GMAT解题方法。
  作为作者,他能让读者轻松愉快地掌握十分复杂的概念,以简练而有效的文字影响着所有读者。
  著有作品:
  ·《GMAT句子改错:语法推理精讲(第1版)》
  ·《GMAT批判性推理:逻辑分类精讲》
  ·《GMAT 模拟题库》
  ·《ChaseDream GMATPrep 08逻辑笔记》
  ·《ChaseDream GMATPrep 07阅读笔记》
目录
IESE商学院简介
ChaseDream创始人寄语
ChaseDream总编推荐序
再版说明
前言
GMAT考试简介
二维码使用说明
第一部分 基础篇
绪论
第一章 句子改错从英语语法开始
1.1 简单句
1.1.1 五种基本句型
1.1.2 主语和谓语
1.1.3 补语
1.1.4 宾语的补语
1.1.5 句型4:主语+谓语动词+双宾语(SVOO)
1.2 充当成分的词汇
1.2.1 名词(词组)
1.2.2 代词
1.2.3 形容词和副词
1.2.4 动词时态
1.2.5 被动语态
1.3 复合句
1.3.1 合句
1.3.2 复句
1.3.3 倒装句
1.3.4 简化复合句
第二章 考点1:平行结构
2.1 平行的基本概念
2.2 平行制造者与平行元素
2.3 杜绝形式平行而实质不平行
2.4 注意系动词
第三章 考点2:比较
3.1 like/unlike
3.2 令人头疼的more than结构
3.3 比较结构中的代词——it(they)或that(those)
3.4 than的右边可能补出助动词/be动词
3.5 那些与more than相似的结构
第四章 考点3:措辞
第五章 考点4:重新认识主谓宾——逻辑论元
5.1 论元vs附加语
5.1.1 论元
5.1.2 附加语
5.1.3 复合句的论元和附加语
5.2 逻辑论元
5.2.1 直接变换名词
5.2.2 变换核心词
第六章 考点5:范畴逻辑
6.1 换位运算
6.2 特殊词汇only
6.3 名词定语的限制性
6.3.1 基本原理
6.3.2 判断先行词能否被分为两类
6.4 句中实义成分缺失
6.5 动词的“非范畴化”
第七章 考点6:相关不等于因果
7.1 基本概念
7.2 更多种类的附加语
第二部分 进阶篇
第八章 分项进阶
8.1 逻辑论元
8.1.1 状语修饰对象的变换
8.1.2 变换状语中的核心词
8.2 范畴逻辑
8.2.1 换位运算
8.2.2 名词定语的限制性
第九章 来吧!实战!
9.1 识别考点
9.2 如何完成5个选项的真题
第三部分 自我检测篇
第十章 实战演练
A组
B组
媒体评论
  句子改错是GMAT Verbal部分中较难的一项。我们很难找到题目的命题思路并加以总结,非常容易在复习方向上出现偏差,继而在语法层面过多纠结。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精确地把握了SC的命题思路,全面总结了考生无法从单纯做题中体会出来的考点,从根本上解决了SC复习的难点,可谓获得GMAT高分的上佳拍档。
  ——Tony Liu,GMAT 800分,早期ChaseDream会员,普渡大学PhD,现美国某知名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
  这是一本直指GMAT句子改错本质的实战手册,其内容完全颠覆了传统GMAT备考方法,彻底回归到GMAT真正考查的推理能力上来。忘掉所谓的“语法”,真正掌握GMAT“公式定理”,在GMAT考试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相信这本书将帮助你在未来的GMAT考试中表现得更加自信,取得更好的成绩。
  ——Zeros,ChaseDream网站创始人
  与欧美著名商学院一样,GMAT成绩是中欧评估申请人学术能力的重要因素。出众的GMAT成绩可以让商学院招生老师眼前一亮。ChaseDream的这本书可以让大家有的放矢地学习,冲击GMAT高分,助力商学院申请。
  ——李瑗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招生及职业发展主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GMAT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考试,这本书同样也不会让你觉得备战GMAT有多么容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能给在GMAT苦海中挣扎的你一个救生圈,并且为你指引一个抵达彼岸的正确方向,这其实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王欣,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副院长
前言
  前言
  之所以编写这本书,主要的目的是想让广大GMAT考生掌握句子改错这种题型的考查重点,并且帮助考生读懂题目文字背后所考查的知识点。或许这本书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这本书的确是我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才完成的。这倒并不是因为我字斟句酌了很久,而是因为GMAT句子改错这种题型本身的理论基础比较复杂。GMAT希望通过这种题型测试考生的“形式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它却不希望作为考生的你一眼可以看出它是考查形式逻辑的。因此,“句子改错”利用语言作为依托,通过许多语言学的知识点来考查你的形式逻辑推理能力。幸运的是,本书对GMAT测试的这两种知识背景做了足够的简化,让你可以轻松愉快地读懂句子改错的考查重点。
  如果你在阅读本书之前已经对GMAT很有了解,甚至参加过GMAT考试,那么你一定会觉得本书的内容与你之前所学所想相差甚大。在这里,请允许我借用一句话:“立言难啊。”我曾经无数次私下里或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讨论为什么GMAT不考“语法点”“习惯用语”以及“商务英语”。经过无数次的锤炼,现在总结成了一句话:正如GMAT官方所述,GMAT是一个考查推理的考试,而“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和“推理”无关。当然,也许现在你还不能信服,没关系,这整本书的内容将向你阐释这句话的含义。
  作为笔者,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你在学习GMAT道路上的垫脚石,在你通往成功的阶梯上为你提供哪怕一点点的帮助。踩着它,你可以距离成功更近一些。
  最后,要特别鸣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王欣和马宏莉两位老师的支持,还有一直在帮助我的亲人及同事。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有不足和纰漏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并且提出宝贵意见。若有意见请发送至:book@chasedream.com,感谢斧正。
  毕出
  于2015年夏
精彩书摘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没有好好学习英语,尤其是英语语法。如果碰上什么英语语法考试或相关题目,通常的应对策略都是依靠所谓的英语语感来混混了事。不过俗话说得好——“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曾经欠下的英语语法的债,即将在GMAT学习中归还。
  我们在绪论中已经讨论过,句子改错的要求是:
  考生需要有能力从不同选项所呈现的语法结构中正确体会出选项间的语义差异,进而利用自己的文本推理能力,选择出在推理上表意正确的一项。
  要想从不同选项所呈现的语法结构中正确体会出语义差异,就必须要做到了解语法,熟悉语法,进而精通语法。我们可能从小被灌输了一个“我不用学习英语语法也能看懂英语句子”的观念,更有甚者,将这个观念以“英语是美国人的母语,很多美国人也不懂英语语法”来佐证。但是,一门语言的语法,本质上是基于母语使用者的习惯用法总结而来的,非母语人群需要利用这些总结以达到学会这门语言的目的。因此,美国人不会英语语法很正常,因为他们是被研究的对象。但是,如果“外国人”想真正看懂“英语”,就必须真正学会语法。不信?请看例句: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enacted legislation allowing all armed services personnel to vote in elections.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

GMAT官方指南阅读解析:图解逻辑法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将其多年研究心得——逻辑图解法融入本书,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突出主干、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成绩。本书素材全部来自真题,其文章形式、难易程度、出题形式等与真题高度一致。在真题之外,作者还用心编排了两套模考题,帮助考生检验所学。本书是一本在思维训练层面攻克GMAT阅读难关的实用宝典。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GMAT官方解析2015、2016、2017版的所有阅读题材,从具体内容来讲1.以Prep为蓝本,帮助考生了解“标准化考试”;2.对开排版,适应机考;3.在语境中背单词,扫除理解障碍;4.精选长难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5.套路题型,快速有效;6.框架结构,一览重点;7.结合技巧,解析题目;8.总结规律,举一反三;9.文章翻译,巩固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
赵洪波,北京新东方学校国外考试北美项目讲师,主讲GMAT阅读/逻辑,TOEFL iBT口语。曾获“比较新东方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并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Teacher-Lead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专业教师培训证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硕士。已出版《GMAT高频核心词汇》一书,一经上市便热卖,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追捧。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GMAT阅读理论篇
第一章 GMAT阅读总论
第二章 GMAT阅读考查能力及思维
第三章 GMAT阅读文章风格
第四章 GMAT阅读套路
第五章 GMAT阅读文章阅读方法
第六章 GMAT阅读应试技巧
第七章 GMAT阅读题型讲解
第二部分 OG阅读文章解析
Passage 1—P368
Passage 2—P370
Passage 3—P372
Passage 4—P374
Passage 5—P376
Passage 6—P378
Passage 7—P380
Passage 8—P382
Passage 9—P384
Passage 10—P388
Passage 11—P390
Passage 12—P392
Passage 13—P394
Passage 14—P396
Passage 15—P398
Passage 16—P400
Passage 17—P402
Passage 18—P404
Passage 19—P406
Passage 20—P408
Passage 21—P410
Passage 22—P412
Passage 23—P414
Passage 24—P416
Passage 25—P418
Passage 26—P420
Passage 27—P422
Passage 28—P424
第三部分 OG拓展阅读解析
2016官方样题中删掉的文章
2017官方样题中删掉的文章
第四部分 GMAT阅读模考练习
模考练习(一)
模考练习(二)
模考练习参考答案与解析
参考资料
前言
  前言
  如何在短期内突破GMAT阅读瓶颈?如何获得高分?
  很多考生在备考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收效很差,究其原因就是不了解GMAT考试所要求的逻辑思维能力。GMAT作为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查考生理解、分析和应用信息和概念的能力,不仅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更要求考生具备一种逻辑思维能力。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GMAT作为一种标准化考试,其文章的写法、题目的设置方法以及选项常见的错误类型是固定的,只要了解了这些模式,就可以在短期内适应GMAT考试,获得高分。
  那么高效的备考利器是什么呢?这就是GMAC推出的权威备考资料——《GMAT官方指南》。
  本书详细解析GMAT备考权威资料《GMAT官方指南》(包括2015版、2016版、 2017版)阅读部分的题目,旨在帮助广大GMAT考生全方位了解GMAT阅读文章、题型设置以及出题规律和特点,从而掌握答题策略和应试技巧,真正在短期内突破瓶颈,轻松拿到高分。本书内容涵盖GMAT阅读的四大逻辑思维、三大特点、四大套路、十一大题型、排除选项三大原则及四字方针。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一、以权威官方真题为蓝本,帮助考生了解“标准化考试”
  众所周知,《GMAT官方指南》是GMAT备考的权威资料,文章形式、出题形式和难易程度与真题几乎一致。本书以《GMAT官方指南》为蓝本,深刻且全面剖析GMAT阅读理解文章,帮助考生学会用GMAT思维来阅读文章,以了解其“标准化考试”的真正含义。
  二、在语境中背单词,扫除理解障碍
  本书将每篇文章中出现的生词按照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排列,并给出文章语境下考查的意义,使考生在语境中背单词,通过了解单词的确切意义以更好地理解长难句,最后梳理清楚句子之间的逻辑结构和整篇文章的框架。
  三、思维导图,一览重点
  本书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所有阅读文章的文章结构,利用逻辑框架使考生忽略文章细节,重点关注文章主干,培养考生先宏观再微观、先抓主干再抓细节的阅读方式,有助于考生理清逻辑关系,从而使考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
  四、结合技巧,解析题目
  本书所有题目的解析是将文章内容和应试技巧相结合,使考生在能读懂文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混偏反无”的技巧更好地排除选项,选出正确答案;也可以使考生在不是很理解文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文字定位原则、比较级原则、极端选项原则的应试技巧,快速将正确答案选出来。
  五、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本书每篇文章都附有总结,从文章套路、考点位置和考点特点,到浏览跳读的内容等方面,帮助考生总结规律,使考生在规律中有效读文章,在读文章中有效利用规律,从而更加高效地备考GMAT阅读。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姚莉莎老师及其他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特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预祝各位考生考出好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梦想!
  赵洪波
精彩书摘
  GMAT阅读出现在GMAT考试的语文部分,每个题目下面有5个选项,以测试考生阅读和理解书面材料、推理和评价观点的能力。语文部分涵盖多种话题的题材,考生或许对某些题材比较熟悉,但每一篇文章和题目都不要求考生具备专业知识。
  语文考试有41道题目,通常句子改错有16道题目,逻辑推理有11道题目,阅读理解有14道题目。阅读文章通常考2篇短文章和2篇长文章,短文章后面有3道题,长文章后面有4道题。题目分配如表1-1:
  考生一定要注意,阅读理解的问题与逻辑推理、句子改错交叉出题。也就是说,语文考试时,屏幕上或许会先出现2~3道句子改错的题目,然后再出现2道逻辑题目,最后是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后面有3~4道题目。以此循环。
  考试要求考生在75分钟内完成41道语文题目,平均每一道题目的做题时间是1.75分钟左右,所以考生一定要很好地规划时间。
  阅读理解的文章长度通常在350个英文单词左右,文章讨论的话题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考生理解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应用和推理。阅读理解的文章和问题在计算机同一屏分开的两个界面中呈现出来,阅读理解的文章在计算机屏幕的左边,阅读理解的问题在计算机屏幕的右边。界面如下:
  机考时在阅读部分考生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
  (1)计算机屏幕左边的阅读文章一直出现在屏幕上,右边每次只出现一道题目,直到考生将阅读理解最后一道题目的答案提交后,阅读文章才会从屏幕上消失。
  (2)考试的题目是根据难易程度出题的,也就是说第一题答对了,第二题的难度会加大,当然题目的分数也会增加。反之亦然。具体规则考生可以参考考试中心公布的出题方针:Give you questions that are neither too easy nor too hard for you. When you answer questions correctly, the computer tends to give you harder questions. When you answer incorrectly, it tends to give you easier questions. 所以,考试时考生的分数不是简单地答对一题得多少分,而是与考生所答题目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考生答对题目个数越多,题目难度会越大,最后的得分也就越高。
精彩插图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

GMAT高频核心词汇



 前言

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考试考查题材较多,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经济管理等内容,这势必对各位考生的专业词汇具有很大的挑战。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对于应试而言,选择一本优秀的词汇书进行短期突破无疑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何谓一本“优秀的GMAT词汇书”呢?以我的教学经验看,应该是涵盖真题考试词汇、包括真题例句或与真题同等难度的例句及其译文、具有权威英英解释,并且单词顺序安排合理。

本书以真题为蓝本,从考试考点出发,收录主词条、派生词及同义词约8000个词汇,按照主词条在真题文章出现的顺序排列,单词释义源自文章语境意义,且单词配有来自韦氏词典准确的英语解释和同义词;改编真题例句,给考生真实的语境,以“语境原理”背单词,即学即用,让考生在真实例句当中循环记忆单词,巩固记忆效果。例句配以中文译文,全方位解读核心词汇,有效解决考生句意理解不正确或理解有偏差的问题,从而在短时期内突破必考词汇,真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收词全面,采用乱序编排

本书密切结合新GMAT考试,全面收录真题中出现的词条,涵盖《GMAT官方指南(综合)》内容,GMAT Prep破解版以及GWD 24套题所有阅读、逻辑和语法词条。单词排序方面,本书打破由A至Z的排列方式,避免单词记忆产生的A综合征,B综合征……Z综合征;打破单词按学科分类的方式,避免每个单元单词过于专业,打击背诵信心。本书按照以上备考资料的阅读理解、逻辑和语法单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排列。考生在背单词的同时可以结合手边的备考资料进行分类练习或三科交叉实战演练,最大限度解决考生单独查询文章生僻词汇的问题,从而节省出大量时间有效备考。

二、单元分类,按照文章来源循序渐进

本书共30个单元,第1单元~第13单元单词选自OG,第14单元~第22单元单词选自Prep,第23单元~第30单元单词选自GWD 24套题,而且所有词汇以阅读、逻辑和语法为序。

例如,考生背完第1单元中由advance至approach的主词条后,就可以解决第13版OG新增加的一篇生命科学类文章(鱼群有效保护鱼不受捕食者的伤害)所有的生词、易混淆词组和长难复杂句,充分理解文章;与此同时根据主词条下面拓展的派生词、同义词和参考用法达到举一反三的记忆效果。另外,本书所选主词条以在真题中出现的先后为序,易于考生查找。

考生在背完第1单元~第13单元OG上的词汇后,可以利用官方推出的模考软件Prep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第1单元~第13单元的生词。此时,一方面考生可以在不背诵第14单元~第22单元Prep生词的情况下进行练习,以利用OG题目的特点、方法和技巧来解题;另一方面,考生也可以先背完Prep生词,在没有任何生词的情况下做题,以验证自己对文章逻辑关系提炼和把握的能力。

在做完OG和Prep上面的题目后,考生可以背诵第23单元~第30单元选自GWD 24套题的生词,做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以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应试能力。

考生可以利用以上的分类方式和方法,按照顺序记忆单词,在充分了解OG的出题模式、考查方式及应试技巧的基础上,利用Prep文章巩固学习效果并充分应用应试技巧,最后使用难度更大的GWD 24套题有效突破高分。

三、经典例句,突破长难句及复杂句

GMAT考试长难复杂句较多,比如会出现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介词和动词不定式后置作定语,以及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等多种不同的复杂从句。例如,However, the question still remains: have the gains already made in pay equity under comparable worth principles been of a precedent-setting nature or are they mostly transitory, a function of concessions made by employers to mislead female employees into believing that they have made long-term pay equity gains?... Neither compares tasks in dissimilar jobs (that is, jobs across occupational categories) in an effort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wha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these tasks—knowhow, problem-solving, and accountability—can be quantified in terms of its dollar value to the employer.

GMAT阅读文章的一般特点是喜新厌旧,标新立异,同情弱者,这些特点导致很多考生很难接受或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因此在长难句的理解方面产生困难。本书精选的经典例句充分体现了这些考试特点,从而帮助考生突破长难句,提高句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好地了解文章整体逻辑结构,有针对性地备考。

四、精选词句,拓展考生对不同题材文章的背景知识

本书所选词汇均是真题高频词汇,例如According to Whig propaganda, women who turned out at the party's rallies gathered information that enabled them to mold party-loyal families, reminded men of moral valuesthat transcended party loyalty, and conferred moral standing on the party.句中confer在GWD 24套题中出现了数次,是较为重要的关键词。掌握了这些高频词汇,就可以有效突破制约充分理解重点考句的单词瓶颈。

另外,本书所选例句改编自真题和权威的维基百科,以及《经济学家》、《金融时报》、《商业周报》等报刊,包括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经济管理类等题材,充分涵盖了GMAT考试考查的所有题材,可以有效拓展考生的背景知识,有针对性地为考生补充读文章时必要的专业知识。例如,(1)When the edge of one plate bends under another and its cooler material is consumed in the mantle, volcanic activity occurs as molten lava rises from the down going plate and erupts through the overlying one.(2)A third theory, proposed by Wynne-Edwards and termed "epideictic," argues that organisms have evolved a "code" in the form of social or epideictic behavior displays, such as winter-roosting aggregations or group vocalizing;such codes provide organisms with information on population size in a region so that they can, if necessary, exercise reproductive restraint.(3)Firms traditionally claim that they downsize (i.e., make permanent personnel cuts) for economic reasons, laying off supposedly unnecessary staff in an attempt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and competitive. Organization theory would explain this reasoning as an example of the "economic rationality" that it assumes underlies all 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

五、英文释义,加强考生对单词和句子意思的准确理解

本书生僻词汇均配有来自韦氏词典权威的英语解释。传统的中文释义在某种程度上会使考生对句子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偏差,为了更加有效地区分同义词和加强对句子的准确理解,本书特配了英语解释,帮助考生养成用英文思维理解英文句子的良好阅读习惯。例如,qualified这个词在韦氏词典中的英语释义是fitted (as by training or experience) for a given purpose; limited or modified in some way。这样考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qualified acceptance的意思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辑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预祝各位考生考出好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商学院,实现自己的梦想!

赵洪波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

GMAT® OFFICIAL GUIDE 2018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recording, scanning or otherwise, except as

permitted under Sections 107 or 108 of the 1976 United States Copyright Act, without either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 or authorization through payment of the appropriate per-copy fee

to the 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 222 Rosewood Drive, Danvers, MA 01923, (978) 750-8400,

fax (978) 646-8600, or on the web at www.copyright.com. Requests to the Publisher for permission should be addressed to the Permissions Depart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 111 River Street, Hoboken,

NJ 07030, (201) 748-6011, fax (201) 748-6008, or online at http://www.wiley.com/go/permissions.

Th

e publisher and the author make no representations or warranties with respect to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work and specifi cally disclaim all warranties,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warranties of fi 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No warranty may be created or extended by sales or

promotional materials. Th

e advice and strategies contained herein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every situation.

Th

is work is sol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publisher is not engaged in rendering legal, accounting,

or other professional services. If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is required, the services of a competent professional

person should be sought. Neither the publisher nor the author shall be liable for damages arising here

from. Th

e fact that an organization or Website is referred to in this work as a citation and/or a potential

source of further inform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author or the publisher endorses the information the

organization or Website may provide or recommendations it may make. Further, readers should be aware

that Internet Websites listed in this work may have changed or disappeared between when this work was

written and when it is read.

Trademarks:Wiley, the Wiley logo, and related trademarks are trademarks or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John

Wiley & Sons, Inc. and/or its affi

liates. Th

e GMAC and GMAT logos, GMAC®, GMASS®, GMAT®,

GMAT CAT®,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 and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the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 (GMA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All other trademark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John Wiley &

Sons, Inc.,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product or vendor mentioned in this book.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on our oth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or to obtain technical support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Care Department within the U.S. at (877) 762-2974, outside the U.S. at (317) 572-3993 or

fax (317) 572-4002.

John Wiley & Sons, Inc., also publishes its books in a variety of electronic formats and by print-on-demand.

Not all content that is available in standard print versions of this book may appear or be packaged in all

book formats. If you have purchased a version of this book that did not include media that is referenced by

or accompanies a standard print version, you may request this media by visiting http://booksupport.wiley.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Wiley products, visit us at www.wiley.com.

ISBN 978-1-119-38747-3 (pbk); ISBN 978-1-119-40232-9 (ePub); ISBN 978-1-119-40233-6 (ePDF)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 9 8 7 6 5 4 3 2 1

Table of Contents

Letter from the President and CEO, GMAC®

v

1.0

What Is the GMAT® Exam?

2

1.0

What Is the GMAT® Exam?

3

1.1

Why Take the GMAT® Exam?

3

1.2 GMAT® Exam Format

4

1.3

What Is the Content of the Test Like?

5

1.4

Integrated Reasoning Section

6

1.5 Quantitative

Section

6

1.6 Verbal

Section

6

1.7

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

7

1.8

What Computer Skills Will I Need?

7

1.9

What Are the Test Centers Like?

7

1.10

How Are Scores Calculated?

7

1.11

Test Development Process

8

2.0

How to Prepare

10

2.0

How to Prepare

11

2.1

How Should I Prepare to Take the Test?

11

2.2

What About Practice Tests?

11

2.3

How Should I Use the Diagnostic Test?

12

2.4

Where Can I Get Additional Practice?

12

2.5

General Test-Taking Suggestions

12

3.0 Diagnostic

Test

14

3.0 Diagnostic

Test

15

3.1 Quantitative

Questions

16

3.2 Verbal

Questions

23

3.3

Quantitative and Verbal Answer Keys

40

3.4 Interpretive

Guide

40

3.5

Quantitative Answer Explanations

41

3.6

Verbal Answer Explanations

60

4.0 Math

Review

100

4.0 Math

Review

101

4.1 Arithmetic

102

4.2 Algebra

114

4.3 Geometry

122

4.4 Word

Problems

134

5.0 Problem

Solving

142

5.0 Problem

Solving

143

5.1 Test-Taking

Strategies

144

5.2 The

Directions

144

5.3 Practice

Questions

146

5.4 Answer

Key

181

5.5 Answer

Explanations

183

6.0 Data

Suffi ciency

264

6.0 Data

Suffi

ciency

265

6.1 Test-Taking

Strategies

266

6.2 The

Directions

268

6.3 Practice

Questions

270

6.4 Answer

Key

288

6.5 Answer

Explanations

289

7.0 Reading

Comprehension

356

7.0 Reading

Comprehension

357

7.1

What Is Measured

358

7.2 Test-Taking

Strategies

360

7.3 The

Directions

361

7.4 Practice

Questions

362

7.5 Answer

Key

423

7.6 Answer

Explanations

424

8.0 Critical

Reasoning

504

8.0 Critical

Reasoning

505

8.1

What Is Measured

506

8.2 Test-Taking

Strategies

506

8.3 The

Directions

507

8.4 Practice

Questions

508

8.5 Answer

Key

546

8.6 Answer

Explanations

547

9.0 Sentence

Correction

672

9.0 Sentence

Correction

673

9.1

Basic English Grammar Rules

673

9.2 Study

Suggestions

678

9.3

What Is Measured

678

9.4 Test-Taking

Strategies

678

9.5 The

Directions

679

9.6 Practice

Questions

680

9.7 Answer

Key

709

9.8 Answer

Explanations

710

10.0 Integrated

Reasoning

788

10.0 Integrated

Reasoning

789

10.1

What Is Measured

789

10.2

The Question Types

790

10.3 Test-Taking

Strategies

797

10.4 The

Directions

799

11.0

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

800

11.0

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

801

11.1

What Is Measured

801

11.2 Test-Taking

Strategies

802

11.3 The

Directions

802

11.4 GMAT® Scoring Guide: Analysis of an Argument

803

11.5

Sample: Analysis of an Argument

805

11.6

Analysis of an Argument Sample Topics

809

Appendix A


「20220926」https://www.aliyundrive.com/s/XUxBSJfzS9p 提取码: 61cx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Share: